鹏博助学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协会官网 “图书捐赠" 英文网站 
等待资助的孩子 
助学流程 
助学款统计 会费统计 学校反馈 淘宝店 
公益统计 
荣誉室 
支付宝 
微信
查看: 4793|回复: 1

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现状与发展的零散看法[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6 16: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机版浏览
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现状与发展的零散看法
刘沐

又到岁末年初,暂停劳顿,拂拭风尘,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由虚到实,从一个草根公益人的视野,分享自己对公益事业的零散看法和思考。有很多大家普遍在讨论的诸如待遇等话题,既然关注很多我便不在本文中重复。希望籍此抛砖引玉,与同道同仁思辨以明心明志。
欢迎与刘沐分享您的观点:www.liumu.org  liumu21314@126.com


三大部门的分工
学术界将人类组织分为三类:政府、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三大部门应该共同服务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遇到很多非营利组织立志于要改变世界,却往往缺失与政府、营利部门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智慧。所以今天中国的非营利部门被政府和营利部门边缘化,自身是有责任的。
非营利组织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常常学习西方国家的理论、模仿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轨迹。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是人类的经验,当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作为全人类的一分子共同迈进公元2011年,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有自信和抱负,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实践和完善非营利部门在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上的自我定位和价值。
如果将人类社会比喻成一栋房子,政府是钢筋大梁,营利部门是砖瓦,非营利部门是凝固大梁和砖瓦的泥沙。泥沙无常形、无常力,却无处不在。
非营利组织在与政府及营利组织的合作中,可以扬长避短,不要和另外两大部门去争权力、争地盘、争责任。我个人觉得有两大使命值得非营利组织去努力:一是承担起人类道德与关怀的探索和实践,二是承担起社会组织化服务的创新。
非营利组织千万不要把拯救人类的担子独自揽在自己身上,我们要坚信人类的未来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个体的人在人类社会中,透过与政府部门的交往实践公平与公正、透过与营利部门的交往实践目标与效率、透过与非营利部门的交往实践道德与关怀。拥有这三方面能力的人类,必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社会组织化服务的创新,我举一个实例来说明:非营利组织创新出“社会企业”,用商业的方法,实现盈利与服务社会的并存。“社会企业”不仅仅可以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如果我们能够让“营利部门”普遍接受“社会企业”的创新成果,使营利部门不仅能实现盈利,同时能够透过其产品和服务有效的促进人类的公共利益均衡发展。那么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创新成果对于人类的价值将比非营利组织单独搞“社会企业”要大无数倍。


非营利组织以“和”为贵
“和”代表了中国的哲学智慧,是指能够接纳和汇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多元融通,实现共同繁荣的和谐盛世。
非营利组织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为了生存或别的目的而成为政府和营利部门的代言,那样的话,此非营利组织便不再是真的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也不能自我道德标榜、自我价值标榜。不懂得或不积极与政府部门融通、与营利部门融通。
如果我们的理想是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有人类全局观。我们要明白,每一个人的恶都是人类恶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无知都是人类无知的一部分。只要全世界哪怕还剩一个强盗或流氓,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怀有羞愧和自省之心。
以草根组织民政登记为例,很多人抱怨想要在民政部门合法登记非常难,可这些抱怨的人自己有没有真正把事情做好?有没有认真倾听和理解政府部门的需要和担忧?有没有将政府部门的目标与自身机构的目标相互融通?
有一些组织和个人,有非常好的实施公益项目的理念和工具,品德和信誉也令人尊敬,然而缺乏“和”的哲学智慧,其行为的后果就可能增进跨部门间的误解和担忧。这值得资助型机构的关注和思考,建议可纳入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的课程之一。


人类的未来需要全人类共同建设
中国省是华人社区中较早推进公民社会的地区之一,马英九在2011年元旦对公众的新年献辞中期许打造百年公义。提出政府要结合“志工”,致力消除城乡落差、南北落差与数位落差。
从马英九的讲话中可以看到,省的经验在推进公民社会、推进社会公义上,志愿者(志工)的力量更大于公益组织的力量。因为公益组织的强大,仅仅只代表了社会三大部门之一的强大,而如果能够推动志愿服务的全民参与,就意味着三大部门的所有人都参与到建设更美好世界的宏业之中!


上面没人 下面没根
一个非营利组织要想成功,绝不能上面没人,下面没根。
“上面有人”,是指该组织能否得到主管部门、公益前辈、学术评估界的认同和支持;“下面有根”,是指该组织是否能凝聚一大群有共同使命和价值观的市民参与及支持,是否能调动绝大部分项目受益人自觉自发的积极参与。
有的非营利组织为了省事;有的非营利组织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也有很多非营利组织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专业,没有必要费心费力招募志愿者广泛参与。
脱离广泛的志愿服务、脱离市民的广泛参与的中国公益组织,只会是无根的浮萍。导致非营利组织人才流入的渠道单一、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单一。又因为非营利组织长期不被公众接触和理解,总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也导致日益增大的社会需求不能得到相应的社会力量去应对,使非营利组织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一直很微弱。
举一个实例:前不久和一位女儿患地中海贫血的父亲在网上聊天,他和我抱怨,过去三年曾经向很多慈善公益组织求救,没有任何慈善公益组织给过他帮助,所以他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慈善公益组织都很黑!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可我们能怪这位父亲吗?我们将来能指望这位父亲为公益组织捐款吗?在市民对非营利组织产生误解的时候,严重缺乏广泛的市民志愿者帮我们去澄清误解。
我们希望政府的决策要召开市民听证会。支持非营利组织运营的资源都属于社会公共资源,而非营利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却关门做事。这很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


怀慈善心 做公益事
常常听到有人评论“慈善”与“公益”的区别。前一段时间在一个培训会上又听到一个基金会的管理人员在分享时提到两者的区别。认为“慈善”是“表达怜悯之情”,“公益”是“寻求发展”。
我个人对“慈善”与“公益”的关系,倒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汉语词典中: “慈”的意思是仁爱、和气、善良。“善”的意思主要包括仁爱、吉祥、美好、擅长。所以我理解“慈善”更多是代表了一种内在的价值观。而我对“公益”的理解是“公共利益均衡可持续发展”。所以“慈善”和“公益”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慈善心、做公益事。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非营利组织的全职从业人员,在为一个公益目标努力的同时,内心常常没有怀着一颗慈善之心,这样的公益项目,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很多项目随着资助终止后,项目也就终止了。所以公益组织的人员流动非常的频繁。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反思:非营利组织的全职从业人员,在业余时间去别的非营利组织做志愿者的比例并不高。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跨组织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有利于提升自我慈善之心,还有利于跨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有效发挥。


资助型机构可多发现和支持公益圈外的草根组织以及初创组织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要真正成为能与政府和营利部门三足鼎立的第三部门,就一定要成为大众部门。我偶尔会看看一些公益项目招标活动的中标结果,感觉新面孔的数量不够多。同时我也留意到,有很多草根组织是游离于公益圈之外的。我在湖南娄底曾经遇到过一个残疾人公益组织,在社区搭建舞台开展筹款,听他们的自我介绍,有组织的开展了很多公益活动。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很多成员根本不会上网,没有和外界的公益机构打过交道,不知道可以向基金会申请项目经费,甚至可能不会写项目计划书,但是他们却非常有活力、有扎根于乡土的持久生命力!
还有一个例子也值得资助型机构思考。我在甘肃文县创办的社团,除了我以外,文县办公室其余的工作人员都是在文县本地招聘的,以前都从来没有接触过NGO组织,他们拿着较低的生活补贴,没有保险,但是每个人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很努力,很团结,至今没有一个人离开。因为他们是本地人,他们在建设自己的家乡,同时一份在社会团体的工作也比较稳定和体面。我希望我的这些同事能够多一些机会参加NGO圈子的培训学习机会,然而我的同事提交过几次申请,都没能获得邀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的学历低、NGO从业经验少、材料申报的文笔不够好?然而却忽略了他们是NGO领域最有需要、最能持久的学员?
建议资助型机构能有一些专门的预算用于资助从未获得过公益圈内机构支持的草根组织。能够多想一些办法发现这类组织,而不仅仅只是搞点项目招标会,或在网上挂出受理项目资助申请信息。
同时也建议资助型机构对于10万元以下的常规项目申请,可考虑拒绝接受成立3年以上民间组织的申请。这类微型项目的实施机会,可以多留给初创机构去操作和锻炼。那些资历老、面孔熟的民间组织,在各类项目招标活动中大小通吃,使得初创的能力较弱的机构成长空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就如我们抱怨大型国企利用自身垄断资源,掠夺了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可我们的很多非营利组织又何尝不是如此?
非营利组织又称为社会组织,可中国的社会组织,严重的缺失社会化!资助型机构要推动民间组织摸索了3年后,有能力申请效果较好、金额较大的项目,也有能力通过面向企业和公众筹款来开展微型项目。


草根组织的浮躁和浮夸
放眼全国,优秀的公益组织屈指可数,按照前辈的说法,2008年才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元年、中国志愿服务的元年。
可我发现针对草根组织的评奖越来越多、草根组织里面三十来岁的人动不动彼此称呼“老师”、一些文章里面对某些存活也就几年的草根组织及其负责人轻易就冠以“国内知名公益组织和知名公益人士”的称谓。
我自己也是一个草根创业者,我也知道坚持草根公益不容易,我也知道前行的路上需要鼓励、需要肯定。但是太多的“评奖”、太早当“老师”、太容易被“知名”,很容易让草根组织以及一代草根公益人迷失理想!


结束语
君子“和而不同”。如果您对我以上看法有不同见解,欢迎和我分享!
发表于 2011-1-7 00: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版浏览
请领导们批读后给我们开会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鹏博助学 ( 粤ICP备11082869号 )

GMT+8, 2024-4-29 16:11 , Processed in 0.0499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