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博助学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协会官网 “图书捐赠" 英文网站 
等待资助的孩子 
助学流程 
助学款统计 会费统计 学校反馈 淘宝店 
公益统计 
荣誉室 
支付宝 
微信
查看: 2153|回复: 4

我的农转非(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9 2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机版浏览
“右派帽子好摘,农村户口的帽子难除”,这句话在那个年代几乎无人不知,可见得要想将农村户口变成吃商品粮的城市人是多么不易,简直难于登天。而我就在那个时候农转非了,这个喜讯无异于冬天里牡丹开。有多少人为我祝贺,有多少人为我羡慕,有多少人为我惊奇。可我却泪如雨下,哭着睡去,睡去又在梦中哭醒,哭、哭、哭,我只有哭。
  我的爸爸是个从省城插队到苏北农村的知青。他当年去农村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时已二十三岁了,正常情况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其实在农村,像他这个岁数已是孩子的爹了。爸爸到农村积极劳动,努力改造世界观,拼死脱胎换骨,因为我爷爷是个资本家。由于爸爸劳动特别好,被大队安排到小学做了民办老师。这时我爸已28岁的大龄了。知青当中男女谈恋爱的不少,我的爸爸认长相认才干谈个女知青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那时候有个号召叫什么“铁杆务农”,“一辈子做一代有文化的新农民”。我爸爸为献忠心向大队表了决心,在农村安家,找一个贫下中农的女儿做老婆。他这一说那儿的姑娘活跃起来,一个个向他暗送秋波,有的为他做鞋,有的为他洗衣裳,有的为他烧饭……爸爸看中了一个俊秀结实能干善良的姑娘, 21岁。他们结婚了,第二年生下了我,当然这个姑娘就是我的妈妈了。
  我们一家虽穷,但很幸福。爸爸教书,妈妈务农,外公养牛,外婆带我。到了晚上收工时,一家人常能团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手擀面呢。开心的时候,爸爸会为我们唱上《红灯记》里的小铁梅。
  日子要就是这么过下去倒也平平安安。到了1978年,也就是我5岁的时候,全国知青大返城,以前的所谓“铁杆务农”统统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我们这个家庭怎么办?省城的爷爷奶奶不停地来信叫我们抓住机遇催爸爸快回去。外公外婆却舍不得女儿离开身边。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回省城,这个机会可遇不可求。于是爸爸带着妈妈和我离开了农村去了省城。多少亲友来送行,以为我们这一去将脱离苦海,从糠箩跳到米箩,永远不要再苦工分学大寨过城里人的好日子了,殊不知苦难已经牢牢地盯上了我们。
  爷爷奶奶家屋子很小,根本不能和我们乡下相比,我们一家三口挤住在一间小屋里。刚来时一家人很热闹,爷爷奶奶很亲我,奶奶和妈妈相处也很好。妈妈很勤快,扫地抹桌子,洗衣裳做饭,手到擒来,一个家在她手中打理得清清亮亮,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搅乱了爷爷奶奶的生活,周围街坊没有一个人不夸妈妈的。奶奶往往不顺心而风趣地说丑是不丑,就是农村户口。当然这都背着妈妈。
  时间稍一长问题接踵而至,最大的矛盾是吃粮问题。城里人定量供应,没地方长瓜种菜,无法瓜菜代。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平时的供应粮基本能维持,虽紧张但能勉强度日,现在不行了,陡增了没有一粒粮的媳妇和孙子,这下可难过了。妈妈和我还有爸爸食肠都比较大,三口人的粮五个人吃,这样不到二十天家里的计划粮就被吃得精光。于是家庭便有了“战争”,先是奶奶和妈妈吵,嫌她太能吃;后来奶奶又和爸爸吵,说他带回了两个累赘。妈妈气得光哭。爸爸咬咬牙,为了一家安宁便和爷爷奶奶分了灶。我们单独吃,这样就更糟了。爸爸一个人的口粮三个人分吃,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妈妈怎么省也无济与事,急得妈妈回了一趟娘家,同生产队要粮。队长说我们一家去了省城,没有劳动,是城里人,队里不能白养人。妈妈说我们户口在这儿,城里不给粮,我们总不能饿死。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好说歹说队里才勉强给了一半。回来后,妈妈为了我们能活下去每天大早摸黑去菜场捡菜皮,捡人家不要的胡萝卜和山芋,甚至到饭店乞讨人家的剩饭。正由于妈妈的坚韧与吃苦耐劳,我们一家才没有饿死。
  城里买东西都要凭券,买鱼买肉买素菜,甚至用的缝衣线都要券,什么肥皂、石碱、煤油一律要券。我们家只有爸爸有,我和妈妈是农村户口,当然什么也没有。我们是一个人的计划商品三个人用,你可以想像一下到底有多难。没肥皂洗衣服,没煤球烧饭是常有的事。我常常听到妈妈的叹息声,唉,这城里人真好,农村户口啥时也能成为城市户口哩?孩子他爸为我们受苦了。有时候我还看到妈妈抹眼泪。
  最糟糕的事还在后面。三年过去我8岁了,该上学了。妈妈带我去学校找老师报名。人家同妈妈要户口本,妈妈只能拿出爸爸的户口本。老师说,孩子没有户口不好报。妈妈说出了一切,人家说农村户口更不好报。妈妈带我跑了三个学校,没有一所学校肯收。他们都是一个腔调:农村户口不好报。妈妈差不多要给老师跪下了,可老师连正眼都不望一下。
  妈妈回来了,哭着和爸爸商量这件事。爸爸说不妨到居委会开个证明。爸爸在工厂做工,实在走不开,好在妈妈不怯场,拿得出,于是她便一路跑去了。
  居委会:你们母子是我们这儿的黑户,躲避农业学大寨,我们还没把你们赶走,你还到这儿来胡搅蛮缠。告诉你农村户口就是农村户口,证明不好开。
  派出所:你是哪儿的?来这儿干什么?这儿的户籍没有你们。告诉你,国家有政策,孩子的户口随母亲,你是农村户口,孩子就随你当然就是农村户口,不好改变,更不好迁入,也不好开什么证明,你从哪里来,还到哪里去!
  妈妈没有害怕,没有退缩,她不相信困难不会解决,她不相信孩子进不了学校。
  区公安局:天下好改变,农村户口不好改变,孩子户口随母,这是铁律,除非孩子没有妈妈。
  妈妈还去了教育厅,信访办、省贫协,所到之处没有不碰壁的。她这么一折腾才真正地深切地体会到农村户口对他们一家对孩子的重大威胁,也感到城市户口对他们的无比重要。这是她以往在农村根本想不到的。唉!8岁的孩子不上学怎么行呢?“那就回苏北乡下去读书嘛!”有人这样说。要知我的外婆去年就去世了,那已是完全的不可能了。妈妈为此成日成夜的焦愁,29岁的妈妈看上去比39岁还要苍老。爷爷奶奶除了干着急,也丝毫没一点办法。奶奶还同爸爸作难,你看你,都是什么“铁杆务农”作的孽。那段日子妈妈
  就像呆傻了一般,整天叽咕着城市户口城市户口。
  开学了,左邻右舍和我玩的一般大的孩子都去学校了,我围着妈妈要上学。妈妈摸摸我的头,泪水直往下窜。孩子,你真不该来到这个世上,你真不该有我这么一个农村户口的妈妈,你跟妈妈受了多少罪。孩子,是妈妈害了你。你有我这样一个妈妈倒不如没有,没有了,你反而好。公安局人说得好,除非孩子没妈,那样你就可以随爸爸做城里人了……妈妈搂着我亲了又亲,上下打量着我,深情地抚摸着我,好像我会突然跑了一样。
  ……
  后来人们怎么也没想到,没过一个月我竟顺利农转非。我终于成了城市户口,那是我的妈妈就在那天晚上上吊自杀了。她的口袋里有一个字条,写着:孩子,妈妈走了,你大概会除掉农村户口的帽子了。好好读书,记住清明的时候和爸爸一起去妈妈的坟上烧一炷香,妈妈会保佑你,都是妈妈的不好。
  妈妈用她年轻的只有29岁的生命换来了我的城市户口,你说我这个小小的孩童还有日子过吗?从此我常常以泪洗面,哭泣伴随着我,悲伤缠绕着我。多少年过去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我的妈妈。今天是清明节,我们一家人来到妈妈的坟前,我要对妈妈说,妈,你的儿媳是师大教授,您的小孙子是师大附小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都是地道标准的城市户口。妈妈您安息吧!

[ 本帖最后由 依然善良 于 2008-11-19 21:39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1 08: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版浏览
唉,一个活生生的妈妈,就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发表于 2008-11-20 18: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版浏览
无语
发表于 2008-11-20 08: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版浏览
:(
发表于 2008-11-19 21: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版浏览
一个怪胎的年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鹏博助学 ( 粤ICP备11082869号 )

GMT+8, 2024-4-30 13:25 , Processed in 0.0619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