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博助学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协会官网 “图书捐赠" 英文网站 
等待资助的孩子 
助学流程 
助学款统计 会费统计 学校反馈 淘宝店 
公益统计 
荣誉室 
支付宝 
微信
查看: 4941|回复: 0

公益思考系列之一 我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10: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机版浏览
       做助学三年半走访很多山区接触很多贫困家庭,逐渐形成这样一个观念“没有贫困的地区,只有贫困的家庭”。比如重庆巫溪是国家级贫困县,但不能说整个县的人都是贫困的,即使大山深处的贫困乡也不能说乡里每个人都是贫困的,我不知道贫困县贫困乡的标准是怎样定的,如果单纯按农业收入计算那应该是合乎标准的,但实际上现在农业人口的主要经济收入是靠外出务工和种植经济作物,但经济作物种植户占整个农业人口比例很低。
        在我们走访的贫困家庭中有一个共同点:父亲死亡、重残和重病导致贫困,而母亲离家出走造成唯一劳动力丧失让整个家庭经济雪上加霜,有些母亲留下来继续维持这个家庭,但一个人要养几个人,而且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务农的微薄收入,日子非常艰难,对这样的家庭学生进行一些经济资助是有必要的。而这样的家庭在村里和乡里所占比例其实是非常少的,但为什么外界的人会觉得山区是普遍贫困呢?这是因为媒体报道或公益机构的宣传中突出报道了这部分家庭而造成的误解,取样不同结论自然就不同。但凡父母健康的经济状况都不错,甚至有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全职带小孩完全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
         但贵州、云南的山区和四川凉山的情况却是普遍贫困,而且每户家庭都有低保,“没有贫困的地区,只有贫困的家庭”这个观念似乎受到了挑战,我就问服务那些地方的志愿者“难道他们家中都有家长死亡、重残和重病的情况吗?”贵州的志愿者说“父母都是健康的,但要在家带小孩,所以不能外出务工,而土地贫瘠收入有限,呆家里的结果就是小孩越带越多,也就越发贫困。”凉山的志愿者说“他们很难融入社会所以选择留在家里而不是外出务工,有少数出去打工的后来还是回到家乡继续原来的生活”。由此看来他们是有劳动能力的,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经济状况,缺乏的主要是观念问题(个人觉得不存在技能问题,我们助学点大量15.16岁的孩子毫无技能同样外出打工,而且能站稳脚跟。),对这些家庭如果同样进行经济资助,个人觉得是在养懒人,政府或者志愿者组织应该做的是引导改变他们的观念,支农的机构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扶贫项目,还可进行一些技能培训,只有做到授人以渔才能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他们有能力改变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要简单的授人以鱼呢?当然改变一种长期形成的观念非常困难,但我们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有改变,可以选择示范户进行试点,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我们认为他们非常贫困(按照国家制定的贫困标准也确实属于贫困范围)需要帮助时,他们自己是否觉得贫困而需要接受帮助呢?在这里我提出“心理指标”这个概念,如果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贫困,觉得可以接受甚至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去扶贫是不是有些一厢情愿呢,反而影响到他们平静的生活。以我自己为例,每个月收入只有1100元,很多人说我自己都需要扶贫,结果我却到处去扶贫,但我自己并不觉得经济困难,快乐地公益着和驴行着,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甚至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除了没媳妇这点美中不足,嘿嘿!)。
      找到贫困原因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扶贫工作,自身劳动能力丧失或者劳动能力有限负担又重的家庭,我们可以做授人以鱼的捐赠,也可辅之以授人以渔的帮助;对于有劳动能力又有意愿改变现状的家庭,我们就只能做授人以渔的工作。
转自:http://www.cfmzx.cn/read.php?tid=331&ds=1&page=e#a

                        作者 闲云居士
                          2011.11.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鹏博助学 ( 粤ICP备11082869号 )

GMT+8, 2024-4-19 02:37 , Processed in 0.0483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