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浪子 发表于 2011-12-22 12:56:51

上海公益伙伴日签约1450万 政府牵头撬动资源[转]


伙伴签约现场

  上海公益伙伴日签约1450万元

  政府牵头撬动资源 构建多方伙伴关系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华源坦言,政府职责是制订好城市公益战略规划,加大发展公益事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公益平台。但政府搭台也是有限的,公益组织的发展不能完全躺在政府身上,而是应该主动走出去,和企业、基金会建立比较好的联系。

  78家公益类民办非企业单位、20家基金会、11家国内外知名企业、7家政府机构和人民团体搭台展示,签定28项伙伴合作协议,并形成上海公益伙伴宣言,举办各类论坛、沙龙和公益活动25场,形成各类合作意向237项,公益市集三天共募集爱心款项40244.80元……在闭幕式上,15对达成公益合作伙伴关系的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代表在现场进行集中签约,涉及资金总额1450万元。

  以上收获皆来自于11月25日到27日举行的“上海公益伙伴日”。

  不同于去年举行的公益深交会,上海公益伙伴日除项目展示,更侧重于寻找“找伙伴”.这是上海市民政局首次牵头主办大型公益交流会,旨在通过搭建跨界合作平台,集中展示优秀公益项目,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三方需求和资源的有效对接,从而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企业参与慈善公益。

  “上海公益伙伴日”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跨界合作,互为伙伴”为主题。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华源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公益伙伴日”的举办本身就是政社合作的典型范例。在短短的3个月筹备期间,能动员到如此之多的社会组织前来参与,主要归功于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

  而在承办方看来,跨界合作中,任何一方都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政府资源在筹办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支持则起到关键作用。

  企业动员难度大

  政府牵头增强参与信心

  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是一家致力于支持民间公益组织的资助型公募基金会,秘书长王志云坦言,近年来上海本土的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同时基金会本身具有丰富的社会组织资源,动员工作开展顺利。

  但王志云坦言,相比社会组织,企业动员就显得不那么顺畅了。由于今年的慈善环境受到一些事件的影响,有些企业对慈善公益采取尽量回避和不接触的态度。“在接洽中,有些企业直接表示不想参加,可能是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他们感觉这就是一个展示活动,去了可能就是在作秀,他们把展示活动和作秀划了等号。另一方面是时间比较紧迫,大型企业参加活动一般都需要提前3个月的沟通期。”

  “之前我们还是有和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包括之前深交会积累的资源,在互信的基础上,这些企业也给了我们帮助。我们会说清楚,这不是为他们的CSR项目做宣传,来捧场秀一把,而是为CSR项目的落地做一些准备,因为很多企业也面临找谁合作的问题,所以这点对他们还是很有吸引的。”

  华源表示,企业有他们的需求,尤其是规模大并且注重CSR的企业,平时社会组织和企业的沟通对接渠道少,所以希望是借助伙伴日的平台让社会组织和企业多一些沟通。

  “民政在这方面给了很多协助,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外企,民政比较熟悉的是国企,正好互补。”《公益时报》记者发现,在11家参展企业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

  王志云坦言,就目前来说,外资企业对CSR的关注度最高,而一些大型国企也已越来越接近外企的思路了。“但的确有一点很明显,关于政府资源。他们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会看中是政府哪级部门主办。这点外企也会有,但没国企明显。对于这样的企业,政府牵头就十分重要了。”

  在选择公益伙伴方面,王志云总结,外企通常有相对清晰的CSR战略,首先考虑项目领域和方向和企业本身的CSR战略是否吻合;接下来对项目执行力和品牌做出考量;最后是品牌宣传度,对内是否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参与度,对外则是对其企业品牌是否有加分。

  据了解,大部分国企目前在公益方面的思路比较多的仍旧是捐赠,对于社会组织的关注和扶持相对较少。对此,王志云认为,让国企的CSR视线投射到社会组织上,但靠项目去触动比较难,还是要靠平台,伙伴日可能就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这个平台对于参与者有宣传效应,如果设计一些政府参与环节,放大效应后会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如果单是我们在做,对于一些企业动力可能就不大,有政府部门的合作能够给到企业有参与的信心。”

  伙伴日成果超预期

  鼓励公益组织主动出击

  在伙伴日闭幕式上,有30家组织、企业和政府部门在这3天的活动中顺利结对,结成了15对合作伙伴并进行了现场签约。另外共达成各类合作意向237项,内容涉及扶老、助残、济困、青少年、心理援助、环保等多个领域,现场参展单位招募到了177名志愿者参与今后的公益服务。

  对于这些数据,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华源表示,伙伴日的成果超过了预期。这首先得益于上海历年来积累的公益基础和营造的公益氛围,比如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公益招投标、公益创投连续举办孵化了一批优秀的社会组织。同时,社会需求的扩大也给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对于当下较为紧绷的公益环境,华源的说法则令人耳目一新。“这促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细致。比如我们在统计伙伴日慈善公益市集的收入时,公布的统计数据精确到了几角几分,具体进入哪些基金会。如果没有这些风波,我们也会细致,但正是因为发生了这些事,使得我们在活动操办的细节上更加重视和抬高标准。”

  《公益时报》记者在展会现场发现,此次的展位分布并没有以企业、政府、草根公益组织、基金会等来进行划分,显得稍有“凌乱”。

  华源对此做出了解释。“我们把以服务残疾人为主的组织放在一起,在他们边上就安排了残疾人基金会等,周边再安排一些企业,这就是我们的布展思路。有些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草根公益组织认为离开政府就没资源了,其实他们的资源筹措渠道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些草根组织会主动出击,找基金、企业争取资源。反过来有些基金会也意识到,他们的工作重点和强项是如何筹钱,如何更加透明、高效地管理运作,对于专业化的服务,一些草根组织才是专业的。我们想看到的是基金会也能去购买他们的服务。”

  华源认为,这样的社社合作就形成了一个公益生态系统--大树干大树的活儿,小草干小草的活儿,相互之间有补充有分工。

  此次签约的15对伙伴中,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和福建简单助学团队,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和上海浦东新区禾邻社区艺术促进社便属于此类社社合作的模式。

  对于企业如何参与,华源表示,政府希望更多企业来关注公益,不仅仅局限于组织员工来做服务,而是企业和组织产生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员工可以参与进来。而帮助公益组织进行能力建设也是企业可以去做的一件事。“这次伙伴日中我们看到一些好的现象,比如intel的芯世界计划,我认为项目评奖是其次,主要是在提高公益组织能力建设方面有益。”

  此次伙伴日上,微软举办开放论坛,针对公益组织如何运用IT技术提高财务、人力管理、项目管理的效率进行培训,雅培中国、宝钢集团开设沙龙向公益组织传递社企合作中的企业诉求和思路。不少与会的公益组织表示受益匪浅。

  在政社合作方面,据华源透露,政府直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还有进一步加大力度的空间。政府购买力度是和社会组织的能力高低成正比的。所以社会组织也要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

  对于“政府搭台各方唱戏”的模式能否成为一个常态化。华源坦言,政府的职责是制订好城市公益战略规划,加大发展公益事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公益平台。但政府搭台也是有限的,公益组织的发展不能完全躺在政府身上,而是应该主动走出去,和企业、基金会建立比较好的联系不仅仅是依靠政府渠道。如果公益组织觉得这次伙伴日不解渴也很正常,因为活动本身目的是提供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就像相亲类节目不能包办婚姻,节目之后双方要再沟通。政府只是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日常好机制的形成还要三方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据悉,公益伙伴日将成为一年一度的上海公益盛会定期举办。而在网络、微博上,对于已经过去的“首届上海公益伙伴日”的讨论还在继续,伙伴效应持续发热。

草根 发表于 2011-12-22 14:27:24

深圳啥时候也有就好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公益伙伴日签约1450万 政府牵头撬动资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