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4-28 14:56:28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作 者: 云晓             出 版:朝华出版社
                                                                  序
                                                         孩子的一生,由你改变
在写作本书之前,一直有这样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启发着我:
一天,在美国某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开始大家并没有感到奇怪,因为人人都有权利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头的汗。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年轻人们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某位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大家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人们常说"见其母,知其子",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国外某教育机构,通过研究也表明: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妈妈决定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母亲的素养如何、教育方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
如果此刻,我们问天下所有的母亲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
我想,无一例外的,所有母亲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幸福、富有、快乐、有知识、有修养、事业有成……"甚至有些母亲会说得更具体:"我想让孩子成为明星"、"我想让孩子从政"、"我想让孩子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
可为了将这些美好的心愿变为现实,作为母亲,我们究竟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事实证明,孩子在13岁以前,可塑性往往是极强的。如果这个时候,给他的大脑中输入乐观、勇敢、有礼貌、知识无价、人生美好等关键词,那么这些优良的品质与思想,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益终身;而如果此时,将狭隘、自私、懒惰、学习很苦、社会黑暗等关键词输入孩子的大脑,那么这些不良的品质与思想,也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害终身!
作为母亲,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妈妈。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同一种责任--当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未来!

13岁前,妈妈的作用无人可替代
为什么是13岁?
13岁,意味着什么呢?
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即将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进入中学继续求学。
从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已经结束儿童期,进入了少年期,并即将踏入青年的初期。
从孩子的生理特征角度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即将跨入一个高速成长的阶段--青春期。
从教师的感受方面讲,13岁前的小学生,往往更遵从学校的规矩、听从教师的管束,可塑性很强;13岁以后的中学生,若其已经养成了顽劣的学习态度、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令人束手无策。
从母亲的感受方面讲,13岁以前,孩子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母亲的思想通过简单的转化,就可以转变为孩子的思想;13岁后,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强,不听管教、我行我素,往往是他们标新立异的方式。
13岁,往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这不仅是因为从此以后他们即将告别小学生活、进入中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3岁以后,其业已成型的个性、习惯,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往往是极难改变的。
作为母亲,不管你的孩子尚处于幼儿期,还是学龄前、小学阶段,众多13岁以后,或者说是中学生母亲的烦恼,就是你必须以之为借鉴的--
"本以为孩子上了中学,就会改掉马虎的毛病,而事实却是,他粗心大意的毛病愈演愈烈。"
"孩子小时候,就不爱说话,我也没太在意。现在,连读篇课文,他都磕磕巴巴的。"
"小学的时候,在我的强迫下,孩子还能学习点。而今,我一说该学习了,他就嫌我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
马虎、阅读能力差、厌学等等不良现象,表面上看,都是孩子在长大之后日益显现的问题。可其实,这些问题的病根,在孩子13岁以前,就已经成型并根深蒂固。
有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从幼儿期开始到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和矫正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个性以及行为习惯方面,就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反之,如果错过了这个"最有效教育期",即使付出十倍的努力,也极有可能是无效的。
在此,母亲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常常认为"孩子还小,没关系,长大了就好了。"一位母亲,就曾在自己的日记中悔恨地写到:
孩子小的时候,就十分不爱学习,教他数数都不愿意学。对此,我也没在意,心想,这些知识很简单,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十分贪玩,作业只有在我的严格监督下才能完成。我心想,等孩子长大了,自制力提高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了,自然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方面。
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所有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后,本就不爱学习的他对学习更是提不起一点兴趣,上课睡觉、逃学,成了家常便饭。我急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我甚至把孩子关在房间内令其闭门思过……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在上文中,如果在刚刚发现孩子不爱学习的同时,妈妈就能够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去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许,事情就不至于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教育孩子,除了注重方法,还必须及时。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此时的孩子,往往会更多地顺从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一个孩子是教育不好的。这,也恰恰说明了,孩子在13岁之前可塑性是极强的。
研究表明,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妈妈决定的!在此结论之上,我们不妨加上这样一个教育期限--13岁。也就是说,母亲在孩子13岁以前的有效教育、优良教育,必将改变孩子的一生!
  注:
1.在我国,心理学者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为六个时期:(1)乳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儿童期--6、7~11、12岁;(5)少年期--11、12~14、15岁;(6)青年初期--14、15~17、18岁。
2.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妈妈是最好的榜样
曾读过这样一个令人肝肠寸断的故事:
某犯人在临刑前,对他的妈妈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我想最后吮一下奶,可以吗?母亲含泪答应了,看到爱子即将被砍头,即使面对成百上千人,她还有什么难堪的呢?于是,悲剧发生了--他,竟然咬下了妈妈的奶头!母亲立时因剧痛昏死过去……
在临刑时,儿子只留下一句话,他说,他不是称职的儿子,但他的妈妈也不是个称职的妈妈!
与以上故事截然相反,在许多名人访谈类节目或成功人士的回忆录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些语意相同的话语:"妈妈曾经对我说过……"、"妈妈曾经这样教育我……"、"我从母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她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
是的,对于行刑犯来说,假如在他小的时候,母亲能给予他及时的引导和教育、恰当的爱护和提醒,那么,他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而对于那些事业有成、人生有成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母亲的谆谆教诲、以身作责,他们也定然难以铸就自己今日的辉煌。
反观孩子们的两种人生,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样是孩子的母亲,但不同的母亲却可以铸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国外的某研究机构,历经数年通过对千百万孩子的成长历程进行问卷调查,也得出了一个与此相同的惊人结论: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妈妈决定的!

通俗来讲,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他(她)的母亲伴随着他(她)的成长,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思想……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始终影响着她的孩子!
拿破仑有一次在与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
"母亲。"贡庞夫人回答说。
她的回答深深地打动了拿破仑。"不错!"他说,"母亲的品格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每个人都是由孩童时代走入成人世界的,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母亲在孩子的一生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一种角色,但有这样一点却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母亲的形象,至始至终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
母亲尊老爱幼,孩子自然就会上行下效;
  母亲节俭有度,孩子自然就会拒绝奢华;
  母亲彬彬有礼,孩子自然就会谦虚不傲;
  母亲坚强,孩子自然在苦难面前就不会怯懦;
  母亲善良,孩子自然就会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
  母亲修养有度、品质高洁,孩子自然会成为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方法
每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都尽其所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同样是孩子,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
其实,造成差别的原因很简单--是否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发表于 2010-5-6 14:33:00

回复 3# 的帖子

善良,你应该是个好母亲。从你发的贴里看得出来。:hug: ,你是我的榜样

发表于 2010-5-6 14:28:18

回复 2# 的帖子

我在努力做一个好妈妈:)

蝶满天 发表于 2010-4-30 11:01:14

:)

依然善良 发表于 2010-4-29 00:47:21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学习了。

姗姗 发表于 2010-4-28 15:36:36

恩 你应该是个好妈妈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